【试阅开始】
「奉天承运,徽王诏曰,典侍殷续,忠心正直,学富五车,足为人臣楷模,可担社稷大任,故受王命,擢升为相,钦此谢恩。」
入春三月天。
繁花开满天,遍地翠意蓬勃,替徽国带来了盎然生机。
在远离热闹市街的幽静宅院里,盖上鲜明红印的圣旨传递到了职司典侍的殷续手中。
随之而来的金银布匹等赏赐也让人陆续抬入府里,教宅门院外打探的人群看得既羡慕又嫉妒。
典侍是徽国里的普通文官,专责在大王身边协助处理政务、拟诏,虽能親近大王,却没有多大的参政实权。
相较之下,一国之相的地位,比起典侍一职自然是宛如鲤鱼跃龙门,不只是翻身,还一翻翻到天上去、当起神仙了!
只不过,这样突如其来的转变,又有谁能想得到呢?
十几年前,殷续尚年幼,因其天资聪颖而被宫内选为王子伴读,当时还有人暗中惋惜,说可惜了这天生奇才,居然只能当个王子伴读,埋没了一生的大好出路。
但是,谁也没料到殷续所伴读的三王子樊应槐,後来因为先王暴崩、国内动乱,在天意之下临危授命,当上徽王,所以殷续这王子伴读便升格成了伴着大王的典侍。
如今老宰相因年事已高、告老还乡,向来受到徽王器重的殷续,也就被破格擢升,直接由典侍摇身一变,当上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徽国宰相。
这转变,从来就没人想得到,就连殷续本人,面对这道圣旨的时候,都显得错愕而慌乱。
什麽徽国有史以来最年轻有才气的宰相、徽王身边的当红朝臣,这些外传的虚名,他都不需要,他只是希望徽国能够延续百年基业、继续兴盛下去,给徽国百姓一个长治久安的地方居住。
所以一接到圣旨,他便连忙赶往王宫晋见徽王。
「王上,此事万万不可啊!」向来温文儒雅的殷续此刻显得有些慌乱,与平时恭谨有礼的模样相比,可说是相距极大。
早上退朝後,原本樊应槐还同他在书房里商议政务,当时徽王什麽也没提,只是一贯平静认真地同他挑选着新任宰相,好接替回乡的老宰相,而他则是列举多位朝臣让樊应槐考虑。
哪里想得到,当他离宫回到家里,前脚才刚踏进门,宫里便派人来传旨,说是樊应槐选了他这典侍当宰相,钦点赐封,让他当场傻了眼。
「王上,宰相一职非同小可,除了要才学丰富、为人正直,还需具备足够的德行,因此该选出在朝中德高望重、受众臣尊敬、令百姓景仰的臣子……」面对着眼前宛如同窗的徽王樊应槐,殷续真想摇头叹息。
亏他还列举那麽多人选给樊应槐当参考,怎麽最後却叫他这小小典侍来当宰相?
「孤还想着你怎麽又回宫,原来是为这事。」樊应槐从书案前抬首,唇边还噙着笑意。
「王上,此事马虎不得,还请王上重新思量。」殷续恭敬地一拱手,只差没将圣旨親手奉还。
「可不论孤怎麽想,都觉得在朝臣之中,殷爱卿是最符合这些条件的人。」樊应槐正色道。
听着樊应槐唤出那一句「殷爱卿」,殷续心头可凉了半截。这王上摆明了绝不换人当宰相吗?
「王上,即使臣确有才学,对徽国亦是忠心赤诚,为人正直,但是……」想起自己的年纪,殷续连忙接应道:「臣也确实太过年轻,不似老宰相历练丰富,而且见多识广,所以臣认为宰相一职,还是延请阅历丰厚的朝臣来担任较为妥当。」
他不是没有雄心壮志,也不是妄自菲薄,而是不愿落人口实,认定徽王用人是凭私情,而不是唯才适用。
所以尽管他亦有许多政策盼能推行,让徽国上下更加富庶,但他也明白,很多事是急不得的。
「孤说殷续啊……你是不是忘了什麽?」樊应槐难得地连名带姓开了口,彷佛将君臣两人拉回了那段同窗的时光,让两人能够非关权益、无话不谈。
「咦?臣忘了什麽?」殷续睁着眼,透露出些许不解。
他自认对於宰相人选的考量已算面面俱到,若有不足,樊应槐也该能决断,或是由众臣的商议中得出
..(本章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一小节继续阅读).. 小技巧:电脑键盘方向→键直接阅读下一节